搭上高铁顺风车 创新包装口味
记者 叶小梅
宜昌土特产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众多产品畅销国内外。 记者 黄翔 摄
随着7月1日首趟汉宜动车启动,宜昌迈入了高铁时代,而我们“土生土长”的土特产品也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享誉世界的萧氏茗茶、风味独特的清江野渔、香酥美味的三峡苕酥等等都是“宜昌制”的代表。我市数十种名优土特产,以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不同的味觉体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而随着汉宜高铁的开通,宜昌的土特产也会以更美的姿态迎接来自四方宾客的挑选。
打绿色牌越土越香
滨临长江,境内山川、丘陵纵横,多样化的地形和温润的气候成就了宜昌丰富的物产。众多的河鲜资源、绿色的高山蔬菜、香醇的茗茶,不论是品质还是口感,在全国都是颇具特色。
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勤劳聪明的宜昌人又用当地特有的方法将它们制作成具有宜昌特色的土特产品。“土”在哪儿?“土”在他的原材料都是本地生产,原生态的、健康的,不含激素。“土”在它的制作工艺,这些土特产的制作工艺要么是采用宜昌地区传承多年的制作方法制作,如土老憨的特色调味酱就是采用梁氏家族祖传方法制作而成;要么是采用宜昌首创的制作工艺制作,像萧氏集团在制茶方法上就采用了自己首创的鲜叶清洗工艺,让茶叶洁净化,这种工艺也是世界首创。
潜在效益不可限量
“宜昌的土特产风味非常独特,带些回去给自己的亲人朋友分享一下,相信他们也一定会很喜欢的。”一位正在超市土特产专区挑选产品的外地游客兴致勃勃地说。
高铁开通之后,大量的外地游客涌入宜昌,为土特产的销售带来极大商机。多家土特产品销售商表示虽然目前没有明确的数据显示高铁开通给土特产品带来的效益 ,但是它的潜在效益是不可限量的。
快速、便捷的特点让人们将高铁作为自己出行的首选,高铁通到之处也成了人们工作、投资、旅游、购物等活动的最佳目的地。汉宜高铁将武汉和宜昌两座城市紧密联系到了一起,也让宜昌和更多的发达城市联系到一起,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宜昌这座旅游名城。
面对高铁机遇,我市的土特产经营商意识到“酒香也怕巷子深”,纷纷启动宣传方案卖力吆喝,做广告牌、请明星拍宣传片、在超市设专柜……宜昌土特产正以前所未有的积极姿态迎接八方客。分享宜昌味道,在旅游之余给亲朋好友带上一份土特产成为不二选择。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条件,宜昌的土特产品要做大做强也需要有人才的支撑。“高铁开通之后,到武汉更便捷了,这对我们引进人才非常有利。”某土特产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
高铁开通后,宜昌土特产与大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瞬间缩短,其知名度也必将与日俱增。从“下里巴人”到“阳春白雪”,宜昌土特产品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老少皆宜。
新包装新口味新产品
游客来到宜昌购买我们的土特产品,怎样让全国各地的人们记住并喜爱我们的土特产品?土特产商在包装上也下足了工夫。
更新包装,推出旅游特供包装,在土特产品的包装上印上旅游景点的照片,经过精心设计,让土特产品成为一种宜昌特色。
创新土特产品的口味,使其适合全国各地人们的口味喜好。之前的土特产品的口味大多是从宜昌本地人的口味出发,但并不适合全国各地的人们的口味。因此,要想借高铁带来的机会将宜昌土特产品做大做强,需要将各地特色的口味与本地土特产进行有机结合。如“土老憨”清江野渔系列就一改往日的微辣口味路线,将具有其他地域特色的糖醋味、番茄味引入食品口味开发中以迎合外地游客的需要。
扩大生产规模,满足市场需求。很多土特产品颇受消费者喜爱,但受到生产规模、生产工序的限制,产品的供应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面对这种情况,宜昌土特产生产商纷纷表示,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扩大生产规模,从而提高产量。招商引资、成立合作社,他们正以多种方式提高生产力,满足市场需要。
后高铁时代,宜昌土特产品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凭借宜昌人的智慧,目前已走出宜昌的土特产品必将走出湖北,走向全国。